《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旧城冷巷雨未停2023-06-06  110

导读:(资料图)图为《片警宝音》剧照。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电影处 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5日电 题:《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作者奥蓝  “温暖现实主义。”  这是5日上午,电影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

《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资料图)图为《片警宝音》剧照。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电影处 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5日电 题:《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作者奥蓝

  “温暖现实主义。”

  这是5日上午,电影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谈及于日前分获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的《片警宝音》和《守望相思树》时,给出的评价。

  “电影创作、尤其英模人物创作应有一个基本的艺术态度和立场,就是敢于直面生活的矛盾,通过戏剧冲突造成张力,使艺术呈现有温暖、有光芒、让人们看到希望。”饶曙光如是说。

《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图为当日座谈会现场。 奥蓝 摄

  当日,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影片《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创作经验座谈会”在呼和浩特举办,两部影片主创人员、电影原型人物,业内专家学者,电影企业、观众代表等参加。

  《片警宝音》主人公是基层民警宝音,作为我国管辖面积最大的片警,他多年驰骋在16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牧场上,扎根边疆、情系人民;《守望相思树》根据内蒙古边防三角山哨所的真实故事改编创作,讲述了军属诺丽丽为爱坚守,激励无数军人无私奉献、戍边卫国的故事。

《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资料图)图为《片警宝音》剧照。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电影处 供图

  “《片警宝音》放弃了警匪片激烈对峙的叙事策略,《守望相思树》放弃了军旅影片宏大壮烈的叙事模式。他们是以散文诗式的艺术手法,逐一呈现一帧帧琐碎的日常生活画面。”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崔荣分析说,这两部影片没有商业电影的惊险刺激和大片的华丽炫目,而是塑造出让人落泪的平凡英雄形象。“让坚守信仰、不忘初心的时代价值,有了平易近人的表达。”

  “这也可能是我们成功的原因:尊重电影、尊重艺术。”《片警宝音》制片人呼和巴特尔表示:“没有过度拔高人物形象,没有加入那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内容。我们只是把宝音日常最精髓的东西提炼出来,捕捉打动我们的细节,进行艺术加工。”

  “如果影片没有魂,就没有生命力。”呼和巴特尔回忆说,这一过程很艰难,他们曾花4年时间为电影找正确的方向。“先后换了5个导演,编剧也换了不少,有过很多思路。警匪片、公路片、悬疑片、惊悚片……我们都探索过,发现都不是想要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优秀的作品大多‘眼睛朝下’,来自基层。”内蒙古电影集团董事长曾涵感慨说,好作品需要真正深入到人民中间去,挖掘生活本真,进行扎实的创作。“这两部影片被观众所接受,反映的不过是平凡的好人、自主的爱情。”

《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资料图)图为《守望相思树》剧照。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电影处 供图

  “这是一段七八十年代的爱情。我们总结为:人在时,我与你相依相思;人去后,我替你相守相望。”《守望相思树》编剧胡金岚在当日座谈会上也与大家分享了创作过程。她坦陈,之前思路也被“商业绑架”过,总觉得其中要没有激烈冲突、外部矛盾,没法完成故事创作,甚至还想出军嫂抓逃犯这样的桥段,但深入哨所的采风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我们见到了当年夫妻俩的鸿雁传书。里面没有特别肉麻的话,但就是那份真情实感,打动了我们。”

  “我们在最寒冷的季节,把《守望相思树》送到影片三角山哨所,战士们看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酸都值了。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守望相思树》制片人温馨回忆展映时忍不住动容。“我们采风时在那里接触了很多边防战士。他们特别淳朴可爱,对创作帮助特别大。”

  “这两部影片的创作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启示。”饶曙光分析说:“尊重生活,尊重生活的辩证法,尊重人物内心的情感事件,用电影化的手段、影像化的方式来真实呈现,与观众对话达成共情。”

《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温暖现实主义讲述内蒙古平凡英雄故事

  (资料图)图为《守望相思树》剧照。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电影处 供图

  饶曙光解释说,电影人面对英模题材人物的创作,如果不敢触及矛盾、不敢触及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会“假大空”,变成空洞的喊口号,年轻消费者也不会买账。“我们的电影创作还是要坚持温暖现实主义的路线,要下行、下沉到普通老百姓中寻找有质感的故事,要直面生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不守旧、不套路,也不复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军评价说,这两部电影都瞄准了当下内蒙古火热的生活、美丽的人,也对精彩文化有所展现。“这样的温暖现实主义对当下的民族电影来说,也是一种新突破。”(完)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124058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