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何以中国》:历史长镜头中鲜活的文明

小不正经2023-12-26  10

导读:作者:吴 辰  何以中国?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二字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为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骄傲,为炎黄子孙的身份而自豪,然而,有关那些遥远先祖们的故事,我们却只能在神话传说中找寻,我们说得清夏商周秦汉,道得明…

  作者:吴 辰

  何以中国?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二字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为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骄傲,为炎黄子孙的身份而自豪,然而,有关那些遥远先祖们的故事,我们却只能在神话传说中找寻,我们说得清夏商周秦汉,道得明唐宋元明清,却很难讲述三皇五帝和他们筚路蓝缕创造中华文明的故事,而在这些掩盖在历史尘埃里的故事中,也许正蕴含着中华民族延续辉煌的文化密码。

纪录片《何以中国》:历史长镜头中鲜活的文明

  《何以中国》海报。

纪录片《何以中国》:历史长镜头中鲜活的文明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

纪录片《何以中国》:历史长镜头中鲜活的文明

  马王堆中辛追夫人的衣裳。

纪录片《何以中国》:历史长镜头中鲜活的文明

  清羊城骆氏翰墨园刻本《史记》内页。

纪录片《何以中国》:历史长镜头中鲜活的文明

  秦始皇陵兵马俑。

  近日,纪录片《何以中国》在东方卫视播出,引发诸多关注。该片立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系统性追溯了中华文明的根基、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历程,力图为观众提供“何以中国”的答案。

  在土层下发现历史

  1921年,仰韶村的一次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的历史。在古代,历史是记载在纸面上的文献,而从仰韶遗址的发掘起,历史却更多地被发现于土层之下。

  也许是由于农耕民族安土重迁的习俗,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地底掩埋着的文化遗产讳莫如深,一任时间将这些珍宝雪藏。而那些记录在纸面上的文字虽然丰富,但终究是会有词不达意之嫌。禹王的九鼎存不存在、阿房宫有没有烧过大火?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将土层挖开后才能得到解答。

  于是,在仰韶遗址被发掘后,越来越多的历史秘密在现代考古技术的加持下重见天日,曾侯乙编钟、兵马俑、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当然,还有那令人至今捉摸不透的三星堆遗址……这些出土的文物正用它们身上的斑驳和灿烂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生动的故事,而在更深的土层下,尚有数不清的辉煌等待着未来的人们去前赴后继。

  挖开土层,看到的历史确实大有不同。人们都知道阿房宫的宏伟:“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也知道这座宏伟的宫殿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但是,这所有的记述都是源自唐代杜牧之手笔,杜牧写《阿房宫赋》的时候,距秦朝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那些绚丽的文字当然只是想象。而汉代司马迁则在《史记》中记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既然阿房宫都没有建成,那又何来被项羽火焚的事情呢?当考古学家们挖开土层,一切答案则昭然于世——阿房宫确有其宫,项羽放火也确有其事,但是,项羽所焚的是咸阳宫,并非阿房宫,终秦一代,阿房宫始终未能建成,而项羽放火所烧的却是当时秦朝已在使用的正宫大殿。

  纸上的历史精彩而灿烂,土层下的历史真实而纯粹,两者一起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表里两面,共同铸造着数千年的璀璨人文。

  断代夏商周

  考古可不仅仅是考古学家们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发掘遗址和文物。1996年,来自历史、考古、天文、地理和测年技术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们被召集在一个项目之内,开始向着历史的更深处去叩问“何以中国”这个宏大命题,这个项目便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给夏商周做断代谈何容易。中国有确切纪年的时间是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而此时的中国,恰值西周晚期,而对共和元年之前的历史事件和王朝更迭,人们只知其框架,而无法断定其具体时间,“有王无年”的现象普遍存在。夏商周断代工程所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当看到埃及人已经把古埃及的历史推演到了公元前数千年、当有人不怀好意地质疑中国的历史是否有五千年的时候,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并最终将中国可被考据的历史推到了公元前2010年,结束了被人称作“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不正常状况。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挖,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考察。

  在为夏商周断代的过程中,专家们可谓是各显神通,从天文地理到植物人文,无一不在他们的考证范围内,而在这一工程的进行过程中,最先立功的却是一次日食。1997年,中国境内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食,据推算,新疆的一些地区在日食发生之际刚好天亮,会产生两次天明的情况,而这正与文献中“天再旦”(“天再旦”,是古代天文学家记录的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意思是同一天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情况。部分学者推测是由清晨五点到七点的日全食所引起的天文奇观。第一次天亮时,天色又逐渐暗去,接着又迎接第二次天亮。最早在《诗经》里就有天再旦的记载,《竹书纪年》记载过:“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丑正四月丁亥朔,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发生的日食,在陕西华县一带可见到这个奇景。有学者认为所谓“日妖宵出”可能也是“天再旦”或“天再昏”的日食现象,可用来断定《墨子·非攻下》记载“禹伐三苗”的正确日期。对同一地点,“天再旦”现象出现的几率是千年一遇。1997年3月9日,中国新疆北部在天亮之际发生所谓“天再旦”的日全食,由60位观测者从18个不同地点亲身体验这种现象。)的天象吻合。专家们专程前往新疆,对这次日食进行实地观测,拿到了“天再旦”的一手资料和数据。这看似天助的背后,却是研究者们的敬业与辛苦。

  探源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的历史远不只从夏商周开始。自打读《三字经》的年纪,人们就知道“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效法唐尧虞舜,可是,这些让我们骄傲自豪的先祖不能只生活在神话传说中。于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新的征程摆在了专家学者们的面前,他们要向更深邃久远的中华文明源头进发,去一窥文明产生的奥秘,去告诉世界中华民族伟大的原因。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为全世界炎黄子孙带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中华文明不止有五千年,从距今约5800年起,中华大地便进入了古国时期,文明的演进逐步加速,遂有夏商周、秦汉唐,遂有今天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富强。

  这也正是“何以中国”的答案,纪录片《何以中国》也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生动呈现,纪录片从秦汉开始,一路追溯,直至旧、新时期时代之交,随后又顺着历史的河流而下,直至家国天下。通过探源中华文明,人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丰盈充实的华夏,它从未被王朝的更迭割裂过,它如同长江黄河一般,一路奔涌,直至今天。(吴辰)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132335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