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besoo2020-02-25  274

导读: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小学生答“孔融让梨”被打叉,体现出中国的教育制度老师的行为仍然被对错所左右,语文卷上出现孔融让梨的教育目的是好的,但在过于形式化的语言和呆板的教育方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只会势得其反。孔融让梨我不…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小学生答“孔融让梨”被打叉,体现出中国的教育制度老师的行为仍然被对错所左右,语文卷上出现孔融让梨的教育目的是好的,但在过于形式化的语言和呆板的教育方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只会势得其反。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叉。这件事在微博引起争议,大部分人认为老师判错,也有人认为语文不应和“德育”脱节。孩子“不让梨”,也许是实话,但却是对小孩不应鼓励的行为。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这确实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典范故事,现代孩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单从这道题来讲,老师给“x”是不让孩子说真话的另一种体现。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如今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各界的人士也对现在的教育提出了很多看法。但至今没有得到改善。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事件的本身,七岁的孩子觉得四岁的孔融不可能这么做,这想必不是老师教的,从传统教育理念来讲,老师教育孩子都是要从小就要学会大公无私,不能做个自私自利的人。而现在,每个家庭里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即使出现因为一个梨的问题而产生谁要大要小的问题,父母就要及时加以引导。语文卷上出现孔融让梨的教育目的是好的,但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到了现在,竟连孩子都不信了,更体现了教育的悲哀!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其实,从老师的做法上来讲,直接在答案上打叉本身也是个错误。老师在答案上判错便显得相当粗暴,更象征着权威与否定,将学生的意识束缚在这样一个不一定正确的理论之中只会限制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孩子、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判错后应该说明原因,为什么要让梨,要让孩子明白,自私自利是种极端的思想,如果在幼年时期不对这种思想加以纠正,那么后果会是很危险的,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因此,老师的做法也欠妥,是封建思想残留的表现。德育要靠教导和行为指引,考试中的“德育”更多只能因强迫而带来负面的效果。教育的目的是启发思想,不是灌输与反灌输,这样方能“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教育理念,似乎像工厂流水线一样,但求制造出“标准化产品”,为此不可能容许儿童的“天马行空”。

孔融让梨我不让被打叉引争议 呆板教育方式需改革

就目前的教育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已经察觉到了问题的所在,就应该着手去做,而不是视而不见。其实,孔融让梨的这则故事宣讲引导的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好的道德品质更多的时候是牺牲自我,自私是人的本性,就像小的时候,自己的玩具不愿意给其他小朋友玩一样,但长大后就觉得应该要分享,占为已有是不快乐的。小时候不让“梨”,长大了不让“利”,就更可怕了!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14724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