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误杀瞒天记》:关于记忆你不知道的事

也衹是曾經2022-04-20  106

导读:近日,此前票房口碑双赢的电影《误杀》所翻拍的原版电影《误杀瞒天记》登陆中国院线,同样引发观众热议。对于很多透过《误杀》了解到其基本剧情的观众而言,原版谜案中还暗藏有哪些玄机?   4月18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副教授谢丽丽受邀做客电…

  近日,此前票房口碑双赢的电影《误杀》所翻拍的原版电影《误杀瞒天记》登陆中国院线,同样引发观众热议。对于很多透过《误杀》了解到其基本剧情的观众而言,原版谜案中还暗藏有哪些玄机? 

  4月18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副教授谢丽丽受邀做客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节目,透过专业视角解读电影《误杀瞒天记》,并就“被记忆欺骗”这一现象为广大观众朋友解读背后的心理学成因与破解之道。 

  整合知识虚构时序 

  双重效应操纵心理 

  作为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学者,谢丽丽眼中《误杀瞒天记》案件的最大难点是什么?做客《今日影评》现场,她指出案件的最大难点,在于主角维杰通过观影将法学、犯罪学、侦查学、法医学的知识整合,同时销毁了所有直接证据,并“洗脑”式攻克了人证。对于维杰伪造的虚构时间线,谢丽丽继续表示视觉给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人们脑海中存在的是事情的一幅幅画面,而不会精确对应到时间点,这也正是维杰利用人证的方式。 

  在模糊记忆时间之外,维杰同样利用了心理学上的两个效应。谢丽丽对《今日影评》介绍道,其一是首因效应,即有了不错的第一印象,即便之后犯错也没有大问题,其二则是近因效应,在片中表现为熟人都愿意为正直善良的维杰作证。与之相对的,则是片中的警察,因为长期作恶、口碑不佳,即便他的指认是正确的,也不会影响民众对维杰的心理倾向,因而可将维杰视作一名心理学应用大师。 

  记忆骗局颇为常见 

  正向暗示引导破解 

  透过《今日影评》街头采访,很多观众也分享着自身被记忆欺骗的经历,如将“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歌词错记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认为《海尔兄弟》是外国动画等等。对于这一现象,谢丽丽向《今日影评》坦言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我们自己。由《扁鹊见蔡桓公》的例子引申,她表示心理的问题比起一般疾病更难发现,人的记忆也是有可能被植入的,无论是报纸、影视还是身边的人,最终导致自己的记忆混淆。 

  这样的“症状”,有什么解救方法呢?《今日影评》节目现场,谢丽丽直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没法自己记录下来,那么可能对于一件事的记忆就是90%的大概和10%的偏差,而这一部分是最容易被他人左右的。以现实生活中的诈骗案件为例,她进一步指出,作案的套路一般是先吓唬人,再利用进行恐吓。此外,谈恋爱时所谓的PUA(精神控制)也是类似的心理暗示,而反之,正向的心理暗示也可以为潜在的受害者带来自信。“手术刀它有两面,能杀人也能救人,心理学也能带来正面教育。” 

  2022全新出发,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晚19:45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周一至周日晚黄金时间,点亮你每一个光影之夜。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1864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