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妙用理中丸(理中丸的组成与食用方法)

枯心人2023-04-02  43

导读:一、理中丸的传统功效理中丸方出自《伤寒论》,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二者同方异名。该方由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组成。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喜按喜温,泄泻清稀,呕吐食少,口泛清涎,四肢不温,或胸痹,心下痞满,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濡…

一、理中丸的传统功效

理中丸方出自《伤寒论》,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二者同方异名。该方由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组成。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喜按喜温,泄泻清稀,呕吐食少,口泛清涎,四肢不温,或胸痹,心下痞满,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濡缓等症。此方虽仅有四味药组成,但配伍精当,功专温中祛寒,健脾益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获效颇佳。

二、理中丸的组成

【配方】人参(15克),干姜(15克), 白术(15克), 甘草(15克), {原方丸剂各用90克}。

【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今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治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方中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学会妙用理中丸(理中丸的组成与食用方法)

三、理中丸的食用方法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味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四、理中丸的现代应用

1、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以理中汤加茯苓、蒲公英等水煎内服,并随证加减,治疗各类型慢性胃炎120例,总有效率获97.5%。用理中丸加味制成冲剂治疗浅表性胃炎60例,2周为1疗程,经治疗1-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1.6%。治疗证属脾胃虚寒型(气机郁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用理中汤加减煎服,用药6剂症状明显减轻,治疗4个月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基本消失。

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学“泄泻”、“肠癖”等范畴。治疗该病治疗组48例用理中汤加减煎服,发作期下利脓血便见湿热之象者加黄连、白头翁;泄泻日久,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加黄芪、升麻;久泻滑脱不止者加肉豆蔻、五味子。对照组36例用强的松片和柳氮磺胺吡啶,持续用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获93.8%、61.1%(P<0.05)。

3、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中医学归属“腹胀”、“胃痛”、“痞满”等范畴。治疗本病40例用理中汤加枳实、茯苓、柴胡、半夏水煎内服,并随证加减,总有效率达90.0%。服药最长时间120天,最短35天。

理中丸虽然说副作用比较小,但是服用的时候一些禁忌大家还是要注意的。此外,理中丸因为是多种中药搭配而成,因此在服用的时候不建议再服用同种效果或者是同种类型的中成药,以免影响药效。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119806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