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为什么不能分区售票?

我们都忘了过去2023-09-08  27

导读:作者:李梦馨  最近,上海春浪音乐节的售票方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根据官方给出的示意图,音乐节场地分出A、B、C、D、E、F和普通区共七个区域,并按位置视角优劣给出不同的定价。此举一出,乐迷极为不满,称“打着音乐节的名号搞演唱会那一套”,并吵…

  作者:李梦馨

  最近,上海春浪音乐节的售票方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根据官方给出的示意图,音乐节场地分出A、B、C、D、E、F和普通区共七个区域,并按位置视角优劣给出不同的定价。此举一出,乐迷极为不满,称“打着音乐节的名号搞演唱会那一套”,并吵上了热搜。

  理由主要在于强制分区导致价格与体验不符,普通区票价预售498元、正价598元,仅比最高档的A、B、C、D区预售598元、正价698元低一百元,但观演体验却差了一大截,被吐槽“电视区”,跟在场外没什么区别,只能花钱听个响。

  演唱会分区售票,已经是被大家熟知并接受的惯例。音乐节同为现场演出,也效仿前者渐渐兴起分区售票的方式。对此做法,却是反对者居多,支持者甚少,其中症结到底在哪里呢?

  音乐节分区售票:疫情时代的遗留

  在如此精细的分区售票之前,音乐节已经有一个较为粗略的分区售票版本,即划分VIP票和普通票两档。前者一般较后者贵出一两百元,可以享受单独安检,周边礼包,独立休息区、卫生间、充电处等VIP票的专属福利。有些音乐节会划定前排VIP观演区,有些音乐节则不强制。

  总体来说,区别于普通票,VIP票可以享受更舒适便捷的音乐节观演体验。追溯起来,这是2018年由草莓音乐节开启的,由于票价档位分明,普通区的观演体验没有受到太大的妨碍,这一做法被现在大多数音乐节沿用,也得到了乐迷的默认。

  但这并不代表着愈来愈精细的分区,也会获得乐迷同样的默认。之前的上海草莓音乐节为了严格防控疫情,首创将观演区按照与舞台的距离,分为Pro区、限流区、开放区共三个区域。其中Pro区以及限流区依照防疫标准限定人数,分别为600人和700人,普通区则不限制人数。主办方摩登天空特别解释“分区观演不符合音乐节的氛围和习惯”,这是出于特殊时期的考虑。然而,这一说法在乐迷那里却不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并给出反对理由:如果真的是为了防疫限定人数,为什么还存在限流和不限流的不同区域;而且,分区完全可以选择竖向排列的方式等价售票,而非划分为三六九等。

  合理揣测,分区售票虽然表面上是出于限流的安排,其中也掺杂了主办方的商业考虑因素。或许正因如此,如主办方所言这一明显不符合音乐节习惯的做法,才能在后疫情时代被遗留下来。眼下,乐迷却要承受分区售票带来的诸多不便。

  不同于以往音乐节大家可以挤在同一块场地,即便站的位置靠后,也能共享同一片音乐氛围。不同区域的划分,有时候会让“普通区和VIP区中间隔了一条河”,普通区与VIP区价差不大,却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此外,分区售价必然带来票价设置的差异,而设置不同档位的票价带来的结果却往往不是普通区的降价而是视野更优区的抬价。这就意味着,乐迷花费同样的钱,却享受不到以往同样的体验,要想位置靠前,只能多掏腰包。这实际上为音乐节票价的水涨船高提供了新的土壤。

  演唱会可以分区售票,音乐节为什么不能?

  分区售票机制的核心无非是让消费者“花多少钱就购买到多少程度的体验”。譬如演唱会受制于场地原因,不同位置的视野和体验感有较大差异,看台票和内场票虽票价悬殊,但起码让消费能力有限者和有一定消费能力者都可以获得现场氛围感的体验资格,观众对此机制基本上没有异议。那为什么音乐节分区售票就这么让乐迷难以接受呢?

  乐迷给出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分区售票无异于将乐迷划分为三六九等,“失去了音乐节的迷人之处——流动性”。不同于演唱会,音乐节主打的是氛围至上,乐迷不受座位和场地的拘束,可以随着舞台的音乐节奏自由舞动、打节拍。音乐节专属的“跳水”“开火车”等玩法,也只有在自由不受拘束的情境下才能实现。眼下分区售票的做法,将乐迷圈定在不同的领地,不可避免地阻碍了他们更大范围的互动,使得音乐节的体验感有所削减。

  而对于那些设置双舞台的音乐节,强制分区要求乐迷必须要在两种舞台之间作出选择。根据音乐类型、歌手阵容等设置双舞台,是当前音乐节的常见做法,如上海星巢秘境音乐节便设置星巢舞台和秘境舞台,草莓音乐节也划分为草莓舞台和爱舞台,两个舞台将主舞台一分为二。在分区售票还没有流行的时候,乐迷可以根据歌手出场的次序在两个舞台之间自由移动,而分区则会强制性地在舞台中间设置围栏,阻碍了乐迷的自由流动。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乐迷称分区售票“违背了音乐节的初衷”。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音乐节的自由流动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往,在不设置分区的音乐节,能占到什么样的位置全凭个人本事。乐迷小马现身说法,有一次音乐节,为了近距离看到自己喜欢的歌手,她提前三四个小时就在安检口排队,一进入场地就牢牢地蹲守在前排,而且为了保证位置不被抢走,她选择尽量少喝水不上厕所,一直等到喜欢的歌手压轴出场,一整天站下来“腿都要废了”。

  通常讲,音乐节的每一个位置都没有专属权,很多乐迷为了占据绝佳的位置,就会像小马所说的那样早早到现场,要么就是靠蛮力挤到前排。这种过分自由带来的无序、混乱,也常常为很多乐迷诟病,于是当VIP票推出后,很多乐迷便乐于买单,“花更多钱购买相对好一些的体验,何乐而不为”。这种需求的存在,其实为分区售票的出现留存了空间。

  分区售票是不是大势所趋

  音乐节分区售票究竟该不该推广呢?至少从乐迷的反馈声音来看不容乐观。这次上海春浪音乐节同样设置了双舞台,从售票情况看,为期两天的音乐节,靠近演出阵容更具有卖点的晴空舞台的A、B、C、E区的票已显示缺货状态,而相对较远的D、F和普通区则看起来欠缺吸引力。这次售票自8月28日开启,但直到9月6日,仍有大量票无人问津,可以推测此次的负面舆情或许对乐迷起到了一定的劝退作用。

  还有乐迷建议,与其执着于分区售票,不如把分区的思维落在别处,比如根据摇滚、说唱、抒情等音乐风格划分不同舞台,这样让不同喜好的观众都能各得其所。可以看出,随着受众群体的扩大,音乐节不可避免地要拥抱更多差异性。因此,是否向演唱会看齐实行分区售票,其实也是音乐节在小众爱好走向大众化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

  究竟是照顾传统乐迷对音乐节氛围的向往,还是满足普通观众对体验感的注重?这是音乐节分区售票在推行时应该衡量的。任由乐迷在一片场地上撒欢,或者模仿演唱会细化成九宫格的分区,或许都不适用于当前的音乐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区,设置合理的价差,不牺牲普通区乐迷的观演体验,需要主办方拿捏好其中的度。

  愿意看音乐节的观众,自然是冲着其多元性、自由性来的,这也是音乐节不同于其他任何现场演出的独特性,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求观众在舒适度上作出一定妥协。而对于主办方来说,限制人流、规范化服务,也大可以在其他地方发力,不一定必然无限向演唱会趋同。(李梦馨)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129041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