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文化“雅致感”融入服装

清风霁月2022-04-18  78

导读: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以一股“青”流博得满堂彩,而其当下的全国巡演更是一票难求。该剧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其中,设计师阳东霖担任服装总…

  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以一股“青”流博得满堂彩,而其当下的全国巡演更是一票难求。该剧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其中,设计师阳东霖担任服装总设计的工作。在创作中,他将画中意象、宋代美学呈现在舞台上。在他看来,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是《只此青绿》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

把传统文化“雅致感”融入服装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资料图片

  “做这部作品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近10年来,我们整个团队一直深耕中国传统服饰在舞台艺术上的一种现代表达。”2020年10月,舞蹈编导韩真、周莉亚邀请阳东霖加入《只此青绿》的艺术创作,把传世国宝《千里江山图》展现在舞台上。谈起此次参与创作的经历,阳东霖坦言,团队一直致力于把中国传统服饰用全新的面貌来展现给广大的观众,《只此青绿》是他们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艺术创作,主创团队想表达的是致敬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无论是剧中千年之前的工艺传承人,还是当下的文物修复者,都是文化传承者,他们平凡而伟大。”阳东霖说。

  “通过一部剧让观众读懂一件国宝,让观众了解这件国宝对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意义所在,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艺术责任与担当。”为更好传达《千里江山图》带来的视觉震撼,阳东霖带着团队,去了好几次故宫博物院。“当你真正站到这一幅作品面前,去感受宣纸的纹路,去感受每一笔颜色,每一笔山间的褶皱,这与网上看到的图片所带来的冲击力完全不一样。”阳东霖介绍,整个作品从分析剧本到创作,从初稿成形到不断地修改调整,从试装到舞台上合成,一直到最后的首演以及登上春晚舞台,舞台上短短几分钟的精美演绎,凝结着台下整个团队近一年的心血和智慧。

  “艺术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建立,反复推翻的过程。”阳东霖说,他想做的艺术作品,绝不是司空见惯的,他认为艺术工作者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只此青绿》这个舞段是整个剧里的一个点睛之笔,为了让其更加饱满,更加有自己鲜明的风格,阳东霖率服装设计制作团队,在上百张设计图稿中不断地修改,不断地调整,只为设计出让自己满意,让观众满意的服装。设计图纸定稿后,又出了不下十套服装打板。“不同面料、不同颜色、不同肌理带来的可能性,都和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效果息息相关。”阳东霖说。

  《只此青绿》里的舞者身姿绰约,好似在不断变化的重峦叠嶂,踏水望月而来,这样震撼的画面离不开服装的巧妙设计。阳东霖告诉记者,他们采用不同种类的棉麻布质,从服装的款式上强调宋代美学的雅致感,用石青与石绿作为底色,让袖子叠搭在一起时犹如山峦起伏,裙型将襦缠绕至腰间,用其层叠感形成山峦层叠之势。

  “《只此青绿》是一部具有浓厚中国美学的作品,因此在面料和用色上,都得体现中国的审美情趣,但这并不是将博物馆里的东西直接搬到舞台上。”阳东霖说,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之美,他们不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解构宋代服饰美学,提炼创作要素,让其更容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文化。”阳东霖解释,服装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如何通过服装配合演绎正是他的工作。“每次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认知点,我都会将其转化成艺术创作,‘辐射’更多的人,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信念。”阳东霖坚定地说。同样他也希望传统服饰能作为一个切口,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09版)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18624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