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定量分析锂负极的真实可逆性 助力发展锂金属电池

凌晚轩2022-10-13  43

导读: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NIMTE)刘兆平研究员领导的团队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可准确量化实际锂金属电池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图片来源:中科院)  锂金属电池具有优异…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NIMTE)刘兆平研究员领导的团队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可准确量化实际锂金属电池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图片1.png

(图片来源:中科院)

 

锂金属电池具有优异的能量密度,是电池技术领域的重要关注焦点。然而,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可逆性差,已成为提高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的瓶颈。因此,准确分析锂金属负极的可逆性,是开发长寿命锂金属电池的重要前提。

在锂电池循环过程中,锂负极中的“锂库”会不断补偿不可逆的锂损耗,因此锂金属负极的真实可逆性仍是未解之谜。

考虑到这一点,该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在实际锂电池系统中区分循环锂负极中的活性锂和非活性锂,并分别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首次实现了对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可逆性的精确量化。

考虑到包裹“死锂”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具有机溶剂屏障,研究人员创新使用联苯/四氢呋喃混合溶剂,实现了“活性锂”与“死锂”的物理分离。在联苯/四氢呋喃中溶解“活性锂”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法测定锂离子的数量。此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残余“死锂”与去离子水反应产生的氢气量,从而实现了对“活性锂”和“死锂”的精确量化。

以锂金属负极不可逆性随循环次数呈指数增长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人员对不同循环次数后的“活性锂”和“死锂”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描述锂金属负极真实可逆性的关键参数。

这种定量分析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实际的软包电池,反映锂金属负极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内在可逆差异,包括堆叠压力和充放电速率。

这项工作为深入了解不同设计参数和操作条件对锂金属负极可逆性的影响提供了定量对比工具,为准确评估锂金属电池的降解和失效开辟了途径,有助于进一步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锂金属。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54291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