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式音乐舞美华丽诠释安娜悲剧

霜雪落满头2023-02-28  27

导读: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将托尔斯泰文学巨著浓缩成为两个小时的舞台剧本,加上极高水平的音乐、舞美设计,自2016年在莫斯科轻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至今热度不减。中国曾将这部俄罗斯音乐剧的高清放映引进到国内,不仅在剧场和电影院放映时大受欢迎,…

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将托尔斯泰文学巨著浓缩成为两个小时的舞台剧本,加上极高水平的音乐、舞美设计,自2016年在莫斯科轻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至今热度不减。中国曾将这部俄罗斯音乐剧的高清放映引进到国内,不仅在剧场和电影院放映时大受欢迎,至今在网络平台上也保持着很高的点击收看率。

因此,很多中国观众最初听说这部音乐剧得到了官方授权,将被打造成为首部俄罗斯音乐剧中文版时,都怀着既期待又有些担心的情绪,既渴望能够现场看到这部经典之作在中国舞台上演,但也担心无法达到原版水平。

最终呈现在中国舞台上的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舞美灯光服装道具音乐舞蹈都称得上是复刻原版,非常华丽精美,如同一场融汇传统与当代的“俄式美学巡礼”:开场时工业风浓厚的火车站,带着强烈的蒸汽朋克炫酷风格;青年男女的春心萌动,又交织在浪漫诗意的冰上芭蕾当中;原本曲折的男女主人公初见,融入了曼妙热烈的玛祖卡舞;开阔的乡村场景中扛起干草包大跳霹雳舞,又带着俄罗斯传统舞蹈的趣味;安娜和渥伦斯基的定情,被安排在暴风雪来临之时,也更加荡气回肠。从莫斯科华丽繁复的舞会场景,到外省乡村那些漫天大雪、冰上飞舞、风吹麦浪、汽笛长鸣,在色彩浓重的灯光交相辉映中,都有一种外化了的广博心态,烘托出剧中人物的命运浮沉和这片土地上的风起云涌。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式音乐舞美华丽诠释安娜悲剧

但相比起舞美给人带来的视觉震撼,几位主要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带给人们的感动和共鸣还略显不够。一方面和作品本身对安娜和渥伦斯基的情感铺垫不足有关,很难在有限的时空中既交待故事情节,又充分展示出安娜在这份不被世俗接受的感情中寻求的不仅是爱情,更是生而为人的自由与价值,因此显得只像是一个普通上流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无法达到原著的思想高度。

同时也和绝大多数音乐剧在中文版制作中遇到的文化转译难题有关。由于音乐剧文本内容有演唱的客观需求,如何在保留原本语义的同时兼顾歌词入韵的旋律性、节奏感,本身就是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这样一部高度凝炼经典名著,又涵盖了古典乐、摇滚乐、流行乐等各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剧作品,要想做到信、达、雅地呈现出文本的深刻性,又要适合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从而让演员的演唱不仅好听动人,还要体现出文学性和思想性,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反倒是下半场的剧院戏中戏部分,由专业歌剧演员扮演的帕蒂用外文演唱的歌剧《Oh My Love》如同天籁,一曲入魂,令人惊艳,成为全剧点睛之笔。虽然这首歌曲并没有翻译成中文,却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引起每个人的共情,把安娜的感情和观众的情绪都推向了最高潮。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特别塑造的小说原著中没有的列车长这个人物,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剧情上既扮演了串联始终的列车长角色,同时也具有某种戏剧象征意义,如同死神一样影响着人物的命运。而与这个人物如影随形的火车站与列车,不仅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将托尔斯泰时代面对刚刚萌芽的工业文明的复杂心态进行了艺术化地展现。

在这列奔向远方的列车上,不可抵抗的爱情代表着勇敢和信仰,甚至是死亡也在谱写着生命的赞歌,激发着整个世界的震颤和回响。而中文版《安娜·卡列尼娜》的问世,也意味着在用中国语言解读世界故事的征程上,怀着激情和勇气的人们,永不放弃,继续前行。

展开全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fashion800.com/read-73768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zsl@163.com),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